磕“柯哀”CP的人到底在磕什么?|信息
动画学术趴 2023-04-07 09:27:45

近期,柯南TV动画最新的ED封面插图里,宫野志保和工藤新一“并肩作战”的场景,引爆了整个柯南粉丝圈。

前几天有关电影剧情的一条炸裂Tag,则让相关讨论再次升级,且根本停不下来。

“柯哀”还是“新兰”?这类CP党争,在这部已经播出了27年的经典老番中,实属老生常谈。但这篇文章意欲回到作品本身,从柯南这部作品在人物创作上的双重性的这一特征上,与大家分享一些看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什么是双重性特征?

自19世纪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的系列文章中提出“现代性”——这一既追求短暂、也追求永恒、用来表示人或事物所具有性质或品质的词汇后,这种夹杂在南北两极之间的矛盾状态,也成为了现代社会艺术文化创作的显著特征。

波德莱尔认为现代性只是艺术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永恒性,“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这要求艺术家们需要在现代的、短暂的、转瞬即逝的生活中,把握住永恒的艺术之美——即前文所述的“双重性”特征。

如同柯南开场的经典台词“身体虽然变小,头脑依然灵活”所展现的一样,在成人和小孩之间处于分裂状态的柯南,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具有矛盾和扭曲的思想结构。

4月4日重映的《名侦探柯南:贝克街的亡灵》正是柯南剧场版里将这种双重性处理得炉火纯青的作品。

20年前上映的这部电影,创造了当时柯南剧场版的最高票房纪录,直到《漆黑的追踪者》才被超越,至今在豆瓣上依然有着高达8.8的评分。

电影围绕装载了虚拟空间的最新的体感游戏“茧”这一道具展开。

然而,游戏被自称“诺亚方舟”的人工智能控制,“诺亚方舟”宣称,若最后无人能够在游戏中活着通关游戏,所有参加者的大脑组织会被摧毁,而此举是为令日本社会重生——因为参加者中包含了代表日本上流社会的政治、财经、演艺界人士的后代。

《名侦探柯南:贝克街的亡灵》

游戏发布会场出现杀人案件,柯南为了调查更多线索,而进入了“茧”中参与游戏。

《名侦探柯南》

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柯南一行人选择了19世纪的伦敦贝克街,在那里,他们必须在活着的情况下,找出杀人犯开膛手杰克。

《名侦探柯南》

而另一边,柯南的父亲工藤优作则开始在现实中对案件展开调查,意图找到现实中的杀人凶手。

与Chatgpt、元宇宙关系不大,内核仍直指人心

诚然,如同当下对ChatGPT的讨论一样,虚拟空间的主题在20年前的日本足够吸引人眼球。

而20年后的今天,这部作品虽然依然广受好评,但虚拟世界这一噱头显然已不在讨论热度之内。

在讨论双重性之前,笔者想对“经典”这一词汇进行简单的讨论。对于这样一部被粉丝奉为经典的作品,当收到编辑部约稿的时候,作为柯南铁粉的笔者充满干劲的同时,对于是否能写出一篇有意思的影评感到迷茫。

此外,这些年随着《天空之城》《千与千寻》《星际穿越》等被影迷追捧为神作的作品在国内重映,“重映”似乎与“经典”划上了等号。

然而,在后现代的积极解构和伟岸崇高已然消逝的21世纪,电影早已远离了“经典”这一金科玉律的束缚,走向了多元化。对于《贝克街的亡灵》这类诞生于21世纪以后的作品,现在就仓促定义其为经典,太过武断。

即使被定义为经典,笔者认为,观众也不应该带着“它是杰作”的崇拜心态去电影院观赏。

一部作品是否是杰作,和观众的观看感受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无论是经典还是烂片,很大程度上,是集体观念强加给一部作品的诅咒。

借用弗兰科・莫莱蒂在研究文学时提出的“远距离阅读”概念,在仔细观看某一时期的一系列作品时,观众会清晰地看到作品后面的社会系统和结构,被称作经典的作品尤为如此。如果只是停留在“看”这一层面,那么经典重映的价值,不过是一次虚假的缅怀和感动,难以适应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世界。

如果想真正对“经典”进行全方位了解,最好的方法,是抛却过往所有的定论,放弃对单一文本的关注,而转向发现众多文本之间的联系。

在了解整个故事的系统结构以后,去进行细节的比较和联系。

从现在,或者具体到观看时的某一瞬间的视角去进行对话。就电影来说,反复观看关注文本的主题、画面的构图、人物的表情甚至空间位置的搭配是一种窍门。

而一旦与当下的作品和心情有了联系和呼应,“经典”就具有了无穷的生命力。

从这一观点出发,回望《贝克街的亡灵》时,或许是偶然抑或是必然,同样是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当下全球大热的ChatGPT所引发的思考与《贝克街的亡灵》完全不同。

围绕ChatGPT的热门讨论,暗示的是当下人们在忧心忡忡,担心人类是否会被替代,从而丢失工作导致失业的焦虑情绪;《贝克街的亡灵》对于AI并没有这样现实的表达。

电影结尾通过“诺亚方舟”的幕后黑手弘树的自首,透露出来的担心先进的科学技术被不明分子滥用——这类对于人工智能“诺亚方舟”的批判,停留在了对于人类自我道德的批判。

《名侦探柯南:贝克街的亡灵》

因此,这部电影虽然讲述了一个人工智能的故事,却没有试图去提出新鲜的观点。

这是因为科技时代,对人类自食恶果进行的道德批判,在原子弹发明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展开了。

无处不在的双重性特征

换一个角度来说,从人工智能透露出的对人类的道德批判,到国内热议的对于日本世袭制的批判,本身就是十分常见的社会议题,也是无数经典电影讨论的经久不衰的主题。

作为一部动画剧场版,《贝克街的亡灵》试图接近这类问题的态度,本身已经构成了21世纪的一种创作的态势:与古典的主题的对话。

电影在破案和设置悬疑的时候,如同古典好莱坞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作品一样、人物性格的双重性凸显了出来。

例如,《惊魂记》主角诺曼,有着“对女性和蔼可亲的绅士的外在”和“通过收集女人尸体来满足对母亲的占有欲的内在”的双重性。

精神分裂的诺曼,拥有完全不同的两种人格

这种性格的双重性,构建了导演对个体的矛盾心态,和人性的善恶变化的诠释。

虽然《贝克街的亡灵》没有在单一人物上设置这样明显的双重性,但所有的人物,都被放置在了思想的对立面进行描绘——这或许反映的,是处在作品背后的创作者的矛盾心态。

如同电影海报的宣传词“这究竟是现实还是梦想”一般,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进行破案的柯南,与在现实里破案的工藤优作,构成了一种相互关联的双重性,所揭开的案件真相也完全相反。

现实里杀害弘树父亲的辛多拉社长的杀人动机,是不愿承认自己是开膛手杰克的后裔,试图切断自己与先祖血缘上的联系;

《名侦探柯南》

而在游戏中杀人手杰克,则因为母亲遗弃了自己而痛下杀手。两人对于祖辈的态度显然完全相反。

这样的作案动机并非巧合,在柯南和优作破案时,电影特意采用了平行剪辑的手法,现实和游戏中两人的推理流程处在不同的平行线同时进行。

《名侦探柯南》

在最后,人工智能“诺亚方舟”的语音操纵下,游戏中的开膛手杰克自曝“希望将自己的血脉无尽延续到子子孙孙时”,现实和游戏的对比达到了最高峰。

“让流在我身体里的罪恶之无尽延续到子子孙孙……”

这样“一板一眼”揭开真相的方式,让电影的结构十分工整,也借由这种工整的对比,电影完成了内容上最深的思考。

《名侦探柯南》

显然,对于世袭制的批判,只是电影里人物对待父辈的一种选择,或者是灰原哀嘴里调侃的新闻里的言论而已——而面向大众的新闻言论本身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刻板印象,它不属于电影领域,也无法深入到电影的核心。

开膛手杰克缺失的母爱,与世袭制对于后代的溺爱完全相反,世袭制正确与否在杀人犯罪的那一刻并不重要。

最终是人性的复杂和精神病症候招致了悲剧——无论是19世纪中后期工业城市化蓬勃发展的伦敦,还是21世纪初深陷后现代主义泥潭的东京。

《名侦探柯南》

“亡灵”,到底是谁?

很显然,《贝克街的亡灵》借由游戏的虚拟世界完成了一次与历史的对话。

现代社会发展的停滞是因为什么?发展的动力又是什么?

电影试图召唤这个被遗忘很久却始终存在的现代性问题,通过多重亲子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出来一种对现代社会的辩证思考。

这种对过去的现代性的追问,也可以在《铃芽户缔》这类当下热门作品中窥见。

而电影标题里“亡灵”的意义就在于此,难以寻觅,却时刻在背后窥视着当今社会的这类现代性问题的亡灵,依然存在,随时准备“夺舍”引发人间悲剧。

而对于在对待和处理这类问题的态度上,《贝克街的亡灵》同样通过双重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和少年侦探团一起参加游戏的另一个群体,在参加游戏之前充满了目中无人的纨绔子弟的气息。

《名侦探柯南》

而在参加了游戏后,在目睹了少年侦探团一行人为了帮助柯南而牺牲自己时,开始懂得了互帮互助的意义,学会了如何成长。

《名侦探柯南》

有趣的是,在笔者上一篇撰写的柯南剧场版《万圣节的新娘》的影评时,这种互帮互助的思想,同样弱化了仇恨并化解了危机。

可以说,这种主题的对话和延续,充满了柯南剧场版系列里“历史的回声”

比较遗憾的是,与少年侦探团的领队柯南对比刻画的“官二代”的领队诸星,因为被人工智能“诺亚方舟”占据了身体,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游戏中。

诸星进入游戏后被“诺亚方舟”占据了意识,为柯南提供破案线索

“诺亚方舟”与柯南共度难关,完成了对于过去自我的清算和和解。

而参加游戏的孩子里除了获得成长的小孩,还有很多像诸星这样没有任何游戏体验的小孩吧……可以说,现实和历史在游戏结束时构成了另一种双重性,现实的问题是否真的如历史那样可以简单清算,显然电影没有给出答案。

相比较《万圣节的新娘》里利他主义的理想式刻画,《贝克街的亡灵》里这种巧妙的双重性设置更加的写实,也给了观众更多的思考和体会。

可以说,《贝克街的亡灵》在众多人物关系上构成了众多双重性,即观众可以在电影院观看时,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人物身上发现对待问题的不同方式,看到人性的不同侧面,从而体会到人物不同的矛盾状态,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有想象力的“柯哀”VS永恒的“新兰”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里唯独小兰,没有显示出这种人物的双重性格。

知晓了柯南参加游戏后担心柯南安危主动参加;当火车即将撞向车站时选择跳下悬崖拯救柯南。

小兰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游戏里没有带着任何面具,在不同情况下都做出了一致的选择。保护他人的善良,怀揣着勇气和正义,这种理想主义的人物性格在电影里时刻闪耀着。

《名侦探柯南》

回到文章开头,当粉丝谈论到CP党争的争论,“新兰”这一词汇,也就构成了波德莱尔所说的一种永恒的理想式的罗曼蒂克。

这固然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却也限制了电影在人物创作上深入挖掘的可能。

柯南的早期剧场版《引爆摩天楼》和《通往天国的倒计时》里,面对危机时对于小兰害怕与彷徨的真实刻画,在《贝克街的亡灵》的“纵身一跃”后就逐渐消失。

理想式刻画最终塑造出处于停滞状态的乏善可陈的情感机器。

而“柯哀”,则构成了另一种对于介于友情和爱情的想象。

在《贝克街的亡灵》里,灰原哀同样为了拯救柯南而“牺牲”。

《名侦探柯南》

如果说小兰的刻画还有公共利益的铺陈,那么灰原哀的刻画则要简单许多:为了拯救伙伴而牺牲。

这种在其他人物看来司空见惯的选择,在灰原哀这里则显得十分珍贵。

在早期的柯南剧情里一直躲避黑衣组织追杀、习惯被他人拯救的灰原,在游戏里做出了第一次主动拯救他人的行为。

这不得不说一个和人物性格完全冲突的设定,却构成了一则奇妙的预言和对话,让柯南剧场版再次充满了“历史的回声”——

在4月14日即将在日本上映的最新剧场版《黑铁的鱼影》的预告里,坚定地说出“我已经改变了,所有请相信我。”的灰原,让笔者感慨柯南剧场版不断与过往作品对话的态度。

相比一成不变的人物、或者即使短暂改变也还是会回到过去的人物,与过去的自己彻底告别的人物,朝着未知的方向勇敢前进的人物的姿态,充满了化茧成蝶的可塑性和无穷的魅力。

《名侦探柯南》

而这种人物魅力,已经超出了CP党争本身的争论,在今天人物塑造十分敷衍和同质化的《名侦探柯南》里,足以让所有粉丝期待。

猜你喜欢

磕“柯哀”CP的人到底在磕什么?|信息

2023-04-07

充电宝可以作为礼品送员工吗_环球微动态

2023-04-07

环球聚焦:3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9.1% 亚洲制造业保持平稳复苏趋势

2023-04-07

全球视点!国际油气价格或将高位波动

2023-04-07

环球新动态: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Dee)将亚洲首发

2023-04-07

全球滚动:淳安水务确保亚运水通畅

2023-04-07

掀翻西部第3,东欧组合60+14!欧文把话挑明,双超巨要打季后赛

2023-04-06

每日观点:英语主要辞格语用解读_关于英语主要辞格语用解读的简介

2023-04-06

天天新资讯:转辗红莲

2023-04-06

环球快资讯丨启明信息4月6日龙虎榜数据

2023-04-06

如何成功创业,田坤道给你一个好的选择

2023-04-06

天天通讯!清明假期,湖南高速总流量289.4万辆次,路段“流量之王”是它→

2023-04-06

快消息!港股异动 | 满地科技股份(01400)跌超15% 去年亏损同比扩大近四成

2023-04-06

全球快资讯丨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基于什么角度的论述_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基于_的论述

2023-04-06

短讯!数千年时间,为什么矮人没有发现莫瑞亚深处的炎魔?

2023-04-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