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4月24日电 题:巧算“三笔账” 增收底气足——来自产粮大县龙江的春耕生产观察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王春雨、金地、徐凯鑫
谷雨种大田。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得益于农业生产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农民算成本账时笑容多了,算风险账时担忧少了,算增收账时底气足了,黑土地上的春耕生产如火如荼进行中。
成本账:土地托管省心省力
“去年种了110亩玉米,今年要种270亩。”在龙江县山泉镇长胜村,村民边军兴奋地告诉记者。
面积翻了一倍多,底气从哪来?边军给记者算起成本账:去年把土地托管给村里的合作社,一亩地费用330元,由合作社统种统收,不仅省心省力,而且亩产提高了100多斤,算下来一亩地挣了近400元。田里的事儿不用操心,农忙时在合作社当农机手,又挣了大约1.7万元。“人闲下来,家里养的牛也多了,从14头增加到27头。”他说。
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耕地面积超500万亩,以种植玉米、水稻、大豆为主,粮食年产量稳定在45亿斤以上。龙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旭介绍,龙江县将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2022年全县全程托管服务面积104.77万亩。规模化统一托管服务让农民每亩平均节省费用70元、增收60元。
今年,龙江县大力推进规模经营,计划推广“大垄密植”技术90万亩,长胜村是县里5个市级“大垄密植”适度规模经营典型特色示范村之一。“今年参加托管的地从5460亩增加到了1万亩,有6000多亩用上这一技术,用良法促增产。”长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何景生说。
风险账:多措并举降风险
农业生产很难彻底告别“靠天吃饭”,但记者在龙江县采访时,不少农民却说“可能少赚但不会赔”。
降风险的“秘诀”是啥?在龙江县超越现代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刚向记者介绍了合作社土地托管的几种套餐,其中一种“保产量”套餐引起了记者注意。“秋收时如果觉得产量不高,合作社按每亩1000元把地收过来,确保农民收益。”魏刚说。
今年超越合作社托管了当地30多万亩土地。在景星镇景山村,记者见到几名将土地“托”给超越合作社的村民,他们选的都是“保产量”套餐。村民王喜艳说:“前年担心收成不好,秋收前把地按每亩1000元卖给合作社了,只赚不赔。”
记者在龙江县春耕生产现场看到,在一些地块,随着种子、底肥一起被“播”进田里的,还有一根根滴灌管。“今年全县重点推广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节水节肥,而且增产效果明显。”刘旭说,去年龙江县仅有两三万亩地使用这项技术,今年推广到15.5万亩。
长胜村今年有1200亩地使用了这项技术。“虽然成本增加了,但用这项技术的玉米长得好、增产明显,算下来还是能增收。”何景生说。
农业保险也为降低农民风险助力。“今年新增了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每亩地可赔付911元。包地加上托管费,一共也就900多块钱的成本,亏不了。”边军说。
增收账:种养结合鼓钱袋子
今年春耕,魏刚的关注重点已不仅仅是种粮。“要增收还要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魏刚说。
从2021年起,超越合作社开始探索种养结合发展湖羊养殖,如今已有1.4万头的规模。从去年起,合作社又开始探索通过养湖羊带动农户增收的“2315”模式,即“2个人、建300平方米的羊棚、养100只湖羊、年挣5万元”。
“去年有几户先行探路,发现可行后,今年已经有16户农民打算加入。”魏刚说,土地托管后,一些农户从农忙变“农闲”,正好参与养殖业,多挣一份钱。
如今,超越合作社正在加快布局湖羊产业链。“今年合作社的1.1万亩地种玉米,到时加工成饲料。主营湖羊产品的饭店即将营业,测试产品口味、市场销路。”魏刚说。
龙江县委副书记、县长顾玉国说,龙江县充分发挥中粮生化、龙江元盛等一批龙头企业的主引擎作用和聚合带动效应,加力打造“玉米全株、现代畜牧和环保新能源”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截至2022年末,全县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畜牧业实现产值6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以上,畜禽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