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间,科大讯飞(002230.SZ)公告显示,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88亿元,同比下降17.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790万元,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1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3.381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1.459亿元。
这对于一家千亿市值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来说,这是近三年来科大讯飞扣非净利润首季的首次亏损。
【资料图】
在人工智能赛道因Chatgpt而再度大热的时候,科大讯飞为何在一季度出现业绩失速?
净利亏损主要因研发投入
财报显示,科大讯飞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收188.2亿元,同比微增2.77%;归母净利润5.61亿元,同比下滑63.94%;扣非净利润4.18亿元,同比下滑57.31%。
在随后的业绩说明会上,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对营收微增作了解释: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特殊环境,较大程度上延缓了公司相关项目进度,尤其第四季度超过20个项目、超过30亿元合同延期(但相关项目并未取消);另一方面,公司在2019年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后,2022年10月7日被再次极限施压,从供应链到相关的合同签署需要调整的过程,也影响了当期订单签订的节奏。
扣非净利润的减少则主要因研发投入增加,其称,公司去年在新产品研发以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适配等方向新增投入约8亿元。净利润的减少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也因公司持股的三人行、寒武纪、商汤等金融资产因股价波动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5.82亿元。
同时,科大讯飞在本季出售了三人行、寒武纪的股票,增加了收益2.35亿元。
上述影响递延至今年一季度。公司还表示,讯飞认知大模型研发攻关的新增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期利润。
不过,吴晓如指出,虽然讯飞一季度业绩出现下滑,但预计二季度会实现正向增长,全年有信心实现高质量增长。“随着相关影响逐步消除,公司核心运营型和流水型业务拓展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大模型技术“应投尽投”
在公布成绩单的同时,科大讯飞也披露了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的计划,将于5月6日发布其AI大模型产品“讯飞星火”。
讯飞方面表示,该项目自2022年12月起开始筹备,大模型的思路为“1+N”,其中“1”是通用认知智能大模型算法研发及高效训练底座平台,“N”是应用于教育、医疗、人机交互、办公等多个领域的专用大模型版本。
对于在生成式AI领域的投入,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第一个层面是关于大模型本身的研发投入,涉及数据、算力和算法,另一方面的投入是把大模型的能力用在各个行业,包括教育、医疗、办公、车载等,这些都是科大讯飞已有布局的方向。
他表示,超大规模的大模型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下一个阶段应该用更多专业的子模型来协同训练获得更可靠的成效。在教育、医疗等专业领域的模型成效不比千亿级模型差,但是要形成通用领域的智慧有限,需要把这些模型的知识相互衔接,在整体的大模型中去统一训练。科大讯飞希望在教育、办公、医疗等应用领域抢到先机。
刘庆峰表示,“针对大模型的技术投入,我们该投的投绝不手软,应投尽投,饱和投入。第二是不需要那么多人力和资金,现在讯飞的团队和资金完全靠得住。第三,这些投入是自主可控的,我们可以保证它不被国外卡脖子,从长期发展上来说,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往前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